加快布局廚余垃圾處理新賽道 智能裝備、智慧物聯雙星閃耀
2014年,浙江省發布《關于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的通知》,率先推進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成為全國第一個試點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省份;2019年持續至今,隨著全國性、區域性政策不斷落實,廚余垃圾產生量日益激增。
分出的廚余垃圾怎么辦?這成為政府部門一大頭痛難題,與將廚余垃圾運輸到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置的常規方式不同,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杭智能”)“獨辟蹊徑”,將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解決。那么公司選擇這一賽道的初衷源自何處?智能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如何解決當下的垃圾處理問題?新一輪廚余垃圾就地處置市場前景如何?在第22屆中國環博會現場,延杭智能總經理劉江濤先生與北極星環保網進行了深入交流,為我們解開重重疑惑。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劉江濤(左)
借政策東風 延杭智能邁進環保信息化及裝備制造領域
2016年,延杭智能借政策“東風”,瞄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市場契機,組建了一支來自華為與浙江大學的技術團隊,將物聯網技術與環保裝備制造融合,專注于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設備研發及垃圾收運智慧化信息服務平臺。
據劉江濤介紹,延杭智能率先通過與杭州富陽萬市鎮合作研發并試點智慧農村環衛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垃圾減量結果可視化。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為配套處理分出來的廚余垃圾,延杭智能推進建成了富陽市首個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實現了蔬菜、廚余、農業廢棄物等有機質垃圾的就地處理。自此延杭智能開啟了浙江省農村垃圾分類及處理市場的業務布局,并從此邁進環保信息化及裝備制造領域。
延杭智能裝備制造基地
2020年,在國內疫情嚴峻的形勢下,延杭智能在產品和主營業務方面重新梳理和定位,形成了以智能廚余垃圾處理及垃圾智慧化信息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兩線并舉的主營業務路線。一是涵蓋了處理能力從300公斤/天到5噸/天的各條產品線的小型分布式廚余垃圾處理設備;二是圍繞著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全鏈條的稱重系統建設,推出了智慧化垃圾稱重收運智慧化信息平臺。
延杭智能雖然成立較晚,距今也才僅僅5年的時間,但起步高、發展快。談到公司的發展,劉江濤自豪地介紹道:“公司始終堅持將“互聯網+”及物聯網技術與環保裝備制造融合,以智能裝備、智慧物聯為使命,致力于人居環境改造。”發展至今,公司已建成全國500+項目案例,服務范圍覆蓋全國20多個省,累計日處理廚余垃圾逾2000噸,在環保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緊握互聯網+ 延杭智能推出智能有機質垃圾處理設備及解決方案
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生活垃圾分類正如火如荼的開展,廚余垃圾產生量暴增。與此同時,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指出,我國現有餐廚垃圾處理產能不超過2.5萬噸/日,處理率不足10%,缺口巨大。
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延杭智能推出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可實現廚余、餐廚、果蔬等垃圾就地處理,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作為垃圾焚燒處理產能的有效補充,平衡廚余垃圾產量與日俱增的現狀與處理設施短缺的之間的矛盾,同時,還能夠綜合降低城市垃圾的收運成本,避免因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有效殺滅有害細菌,為城市環境衛生提供保障。
智能廚余垃圾處理設備
劉江濤表示,延杭智能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具備幾個獨特優勢:一是機械部件的穩定性和先進性,運行持續穩定;二是智能化,新一代的設備控制系統搭載ARM芯片精準控制,實現統計管理、能耗管理、監控管理、故障報警等功能;三是設備的環境友好性,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的廢氣廢水均達到排放標準;四是占地面積少,建設周期快,有效降低成本投入;五是可操作性比較強,應用場景廣泛,適用于社區、學校、賓館、機關單位、醫院、景區、服務區、餐飲機構以及果蔬農貿市場等一些列場景,是一個完全工業化的產品。
技術推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一代新產品的背后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撐。那么延杭智能新一代廚余垃圾處理設備采用怎樣的技術原理?劉江濤如是介紹:延杭智能基于一種成熟的有機質垃圾“高溫好氧微生物降解技術”,開發出的I-smart發酵優化控制系統,通過生化優化算法調節倉內溫度、濕度、供氧量等,提高發酵效率的同時降低能耗,使垃圾中的有機質能夠快速分解,垃圾通過微生物降解后產出少部分的土壤改良劑。
除了智能有機質垃圾處理設備之外,延杭智能還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劉江濤以仁和街道高新農業開發區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為例,介紹了該項目的基本情況以及為客戶解決的痛點問題。
仁和街道高新農業開發區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
該項目日處理量20噸,占地面積約900㎡,由一套預處理系統、四套生化系統、一套廢氣處理系統、一套水處理系統與一套二次腐熟系統組成。該項目初步發酵產物經過二次腐熟罐進行常溫自然腐熟,保證產出物發酵精細更充分。該項目的建設投入使用,補齊仁和街道末端基礎處理設施短板,保障區域內垃圾分類成果,從源頭切實保障易腐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建設滿足街道生產生活的需求。
緊抓機遇 延杭智能擁抱廚余垃圾處理新藍海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持續推進下,根據第三方測算,我國生活垃圾到2023年預計將達到4億噸,廚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約30%,我國城鎮廚余垃圾處理空間可觀。
處理設備智慧化信息平臺
劉江濤表示:垃圾分類推動的并非是純政府付費類項目,未來,垃圾處理的費用向生產端轉移勢在必行。隨著垃圾分類政策的深入實施,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將不斷完善,在各省陸續落地,必將催生更多的商業模式,垃圾處理市場將由目前以政府主導向市場化運行轉變。
城鎮化推進市場空間釋放,收費模式推動市場化,廚余垃圾處理終將成為新藍海。在此機遇之下,延杭智能不忘初心,依托自身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的優勢,不斷優化產品迭代升級,必定能在廚余垃圾處理新藍海之中大放異彩!